close
表情符號 結 婚

老問現代人為什麼結婚成家?不少人可能回答是為了愛他(她)才走上婚姻與家庭。中研院台灣社會基本調查計劃資料(85)顯示「要有愛情才可以結婚」同意的人佔64﹪,但是「相愛」是什麼?是人類心靈學習發展的過程,人在婚姻和家庭中有最自然的機會學習相愛是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受到電影、電視劇、小說雜誌上塑造的愛情影響我們對「愛」「相愛」的想法很多,實際上,在現實婚姻和家庭生活裡往往相差很大,結果這個認知的差距就成為有心人調適的課程,也是另一類學習「相愛」的發展過程,只怕人們挫折之餘停滯學習,結果人在婚姻和家庭的生活只有煩惱和苦悶、悲傷和憤怒。

    影片「麥迪遜之橋」的女主人,過著平淡安逸的家居生活一大半輩子,有一天,來了個陌生人,他是走過世界天涯的攝影師,頓時敲開她停滯的心靈,她想如果拋棄這個家,跟著他遠走高飛,當愛情的光彩消褪時,他/她倆相對彼此的日子會感覺如何呢?大雨滂沱全身濕透的攝影師在街頭無夢地凝望女主人的車子徐徐地從他的眼前滑過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婚姻家庭的看法、價值觀、和信仰,做為一個婚姻與家庭的學習者,研究者都想從事客觀地研究這個領域,所謂客觀是做為第三者觀察婚姻與家庭的各種現象,好放下我們心中似是而非的迷思、偏見或誤差,好對它更了解,但是對我們多數人來說要客觀的看待婚姻與家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們已內化許多我們的文化對婚姻與家庭具有的強勢規範和刻板印象,例如單親家庭就是離了婚的家庭,離婚的家庭就是破碎的家庭,何以單親家庭必然是不好的家庭,會吵架的婚姻會導致離婚的危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些議題都意含著許多的價值判斷,價值觀常代表特定社會文化的看法,社會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價值觀的改變,有了價值觀的介入容易犯不客觀,會失去了解事實的真相,漠視人在家庭生活的感受,忽略人們如何走過家庭與婚姻發展過程!如果說「每個人都應該結婚」這是價值判斷,「台灣二十歲到七十五歲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人已婚」這個說法就客觀。為什麼要提到主觀性呢?因為社會進入開放多元化,大眾媒體不斷地塑造我們的想法和感受,人進入婚姻與家庭是基於你個人的允諾和對婚姻和家庭的正確價值觀,不要固守似是而非的婚姻家庭刻板印象,更不要受電視、電影戲劇化故事的影響,釐清心中所重視的是什麼?那是不是你內心的需要?婚姻與家庭滿足了你什麼?充實了你什麼?勇於學習走出自己所肯定的人在家庭。

    我個人看家庭對自己的意義特別深遠,第一、「家」把世世代代連接起來,明知人生有限經由家庭的存在而感覺永遠。家提升了生命精神面的意義,增加生命正面感和嚴肅的態度。第二、人在家庭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看到小生命如何從嬰兒、幼兒、學齡、青少年、青年、而成年,內心對生命時時激起驚嘆!喜樂和迷惑,對個人來說好比送給自己另一個生命的感覺。第三、感覺有能力,人在家庭做了父親或母親,如何不讓新起的生命重蹈覆轍,顛倒生命未來的可能性,支持孩子實現他自己,做了父母養育幼小生命長大就有充實感、能力感。第四、清楚的人生目標,覺得自己對小孩是重要的,必需保護他、照顧他、指導他、感覺自己是父親、是母親、是比小孩強的人。

    我釐清了自己的價值觀並想以一生實踐人在家庭的意義,此時,給我機會與大家分享,那麼也很想知道,你人在家庭的意義是什麼呢?若有機會彼此分享,將會是我珍惜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ai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